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,云有多白,绿绒蒿就有多美!
这是在西藏地区最常见的绿绒蒿了,也是我要分享的第五种绿绒蒿。“真如绿水中,一朵芙蓉出。”那雨中藿香叶的女神姿态;阳光下绸缎般闪亮的是全缘叶绿绒蒿;还有那闪烁五彩的总状绿绒蒿以及水蓝少女般娇羞动人的普兰氏。每一种,都是那么特别、那么美。
多刺绿绒蒿属罂粟科草本植物,全体被刺,坚硬而平展,长0.5-1厘米,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,生长在海拔4100-5400米的山坡石缝中。根据最新资料,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世界共49种,1种产西欧,其余48种分布于东亚的中国一喜马拉雅地区。我国有38种,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喜马拉雅—横断山区。
第一次遇见多刺是在拉萨城后面的山上,丛丛野花开得满坡都是。有绿色的刺参,蓝紫色的架棚和白色的香青,还有其它各色的高原小花,一时辨不清名字。接近山顶的时候,远远望见一朵蓝色小花,在角落里孤独地开放。就是这一抹蓝,仿佛给了我一针兴奋剂。来不及调整呼吸,顶着高反快速往上爬,直累了个眼冒金星。顾不上气喘如牛,俯下身,细细欣赏这薄如蝉翼的花瓣,在夕阳的照映下闪闪发光。充满圣洁的花瓣,让人只愿观望而不愿触摸。
克制着呼吸,静静地望着它,不由地想起一首诗,尽管是咏兰,用在这里倒也很贴切:
兰生幽谷中,
倒影还自照。
无人作妍媛,
春风发微笑。
生于如此寂廖的山头,
孤芳自赏,
怡悦而又悠然。
第二次遇见它,是在去往纳木措湖的路上。随意停车路边,远眺远方那片湛蓝的湖泊,仿佛蓝天落入群山,静谧而又梦幻。粗犷的流石滩,映衬着蓝宝石一样的纳木错湖,将大自然的豪迈和柔美展示得淋漓尽致。
看近处,砾石的缝隙中生出一簇簇低矮的野花,白色的点地梅,黄色的虎耳草,更有那一枝枝多刺绿绒蒿直直挺立,美艳无双。天,蓝得像湖泊,通透明丽;花,蓝得像天空,娇艳妩媚。那美丽的纳木错湖,就像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的一面镜子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“我是大自然的话语,
大自然说出来,
又收回去,
把它藏在心间,
然后又说一遍……
我是星星,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。”
当自然以如此大美召唤我时,我是多么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,我跪倒在这片砾石上。我想去慰问每一朵花,虽然她们并不在意。我的高原不缺氧,缺的只是眼前的美丽。恍惚间身心一片澄澈,如已无我。
“我在原野上摇曳,
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;
我在清风中呼吸,
使清风芬芳馥郁。
我微睡时,
黑夜星光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;
我醒来时,
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。”
第三次遇见它,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。山口处,疾风劲吹;白云下,经幡摇曳。这是5000多米山头,我又一次看到它的身影。天地间那小小的你,再次抓住了我的心。
山上风急,吹得人都站不稳,那美丽的花瓣更是翻飞若蓝色蝴蝶。在高原的极端生境中,大多数小花都是贴着山而生,以求自保。而多刺绿绒蒿却高擎着硕大的花朵,直面劲风,仿佛和命运抗争,这如此强烈的反差却带来的极大美感。
难怪曾有人感叹:“绿绒蒿,如同喜马拉雅,它是花的一种高度,一种境界。”
美学家朱光潜曾这么说,“心里印着美的印象,常受美的意象浸润,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。”
苏东坡亦有诗云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” 推而广之,那“竹”只不过是千万美好形象之一种,一切美好的事物大抵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吧。
植物学家看到花,想到的是繁殖;
药学家看到花,想到的是功效;
画家看到花,想到的是形色;
而我看到的,就是你的样子;
那“初发芙蓉”之美。
更多绿绒蒿请点击:
配乐介绍:出唯一专辑的藏族原生态歌手
原生态的音乐
荒野的花
永远记得被绿绒蒿美哭的少年
或被音乐美哭的你
愿生动的你
图片让你神游
谢谢关注 谢谢分享